今年以来逾百家公司冲刺IPO折戟
访问次数:223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发布日期:2023-06-16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14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102家公司的上市进程搁浅,其中9家公司上会被否,93家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包括终止注册)。
梳理来看,IPO撤否企业未能“闯关”成功的原因包括板块定位不符、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存疑、过于依赖单一客户、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三大行业公司频现撤单
上述主动“撤单”的公司中,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公司数量最多,达22家。
2022年底,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在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方面,设置了符合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要的具体衡量指标。同期,中国证监会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硬科技”的界定标准。
相关硬性量化指标的提出让部分企业知难而退。以今年3月主动终止创业板IPO的竞远安全为例,虽然公司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0.86%,但是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未达到5000万元的门槛。
还有部分企业在上会前夕“临阵弃考”。比如,硅动力原计划于6月5日上会,但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6月2日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硅动力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撤单主要与半导体市场行情有关,行业需求波动影响公司短期业绩,后期公司会重新择机申报。
近六成公司被问询后“弃考”
企业质量是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关键,问出一家公司的真实情况是全面注册制下IPO审核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在主动撤单的公司中,近六成是在交易所一轮、二轮问询后离场。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监管政策出现了新变化,一些上市标准修订后,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同时,监管强调‘申报就担责’,对企业而言,撤单是相对明智的选择。”五矿证券投行相关人士说。
创业板“考生”原轼新材在两轮审核问询后打起了“退堂鼓”,公司的IPO审核状态已于6月13日变更为“终止”。招股申报材料显示,原轼新材主要从事电镀金刚石线研发、生产及销售。近三年,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TCL中环的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98%。
在两轮审核问询中,原轼新材的独立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均被重点问及。深交所要求原轼新材说明公司与TCL中环未来合作的可持续性,以及对TCL中环的重大依赖是否导致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
创新药企业华昊中天因为仅有优替德隆注射液一款上市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在冲刺科创板IPO的路上受到关注。两轮问询中,上交所先是要求华昊中天充分揭示产品单一对公司研发、商业化及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同时,针对目前同一治疗定位的化疗药物众多且上市多年的情况,上交所要求公司分析优替隆德注射液的市场空间。
招股说明书是IPO报审材料中最重要的文件,部分“考生”却在IPO路上被要求重写招股说明书部分章节。
联川生物就是其中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基因检测科研技术服务,但此前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了大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技术等相关内容。对此,上交所要求联川生物结合公司产品组合以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构成等情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撰写相关章节。6月2日,联川生物的科创板IPO旅程暂时画上了句号。
信披质量成IPO“闯关”核心
被否企业方面,记者梳理发现,不符合板块定位、未充分信息披露是被否主因。如裕鸢航空,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公司业绩增长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科研件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未能充分说明其是否符合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
闯关科创板IPO的思必驰,被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指出,公司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等。
前一次北交所IPO被暂缓审议后,天松医疗于今年初再次上会,但仍旧以失败告终。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天松医疗及中介机构对前次暂缓的审议意见中关于经销商的经营情况、商业合理性未能按要求进行充分核查并排除合理怀疑,对经销商是否存在代发行人承担成本费用的核查及论证依据不足。
“高质量信息披露是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田利辉认为,在全面注册制下,发行人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是信息披露行为的第一践行者,是信息披露质量的第一把关者。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发行人要承担首要责任。中介机构负有核查验证和专业把关的“看门人”责任,需要审慎审查发行人提供的信息,对各类中介机构关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承担尽职调查、发表专业意见等。